其实,早在学校布置任务之前,儿子一岁多的时候,我和妻子就天天给儿子读书了。儿子特别喜欢听小猪佩奇和超级飞侠的系列动画,每次听眼睛都瞪得大大圆圆的,听书的神态像极了小时候我听父母讲葫芦娃和黑猫警长的故事。
和儿子一起读书,既读他喜欢的故事书,也读三字经、古诗词一类的典籍。但显然,儿子对故事书更感兴趣,每次听到典籍类的书就连连摇头,嘴里嘟囔着“不好听”之类的话。
孩子听不懂古文古诗,这情有可原,毕竟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古籍难免也是晦涩难懂、高高在上的。但我觉得,和学前儿童一起读书不在于读了什么内容,孩子学习了多少知识,重要的是一种陪伴的过程,这种陪伴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对于家庭有更深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小时候我们对于这句话深信不疑,长大之后才知道这是代指读书非常重要。书中没有什么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有的只是知识和他人的一些想法和观点。自己的读书历程也从什么都读,到有选择性地读,直至有选择性地相信。也知道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的时代背景和局限性,知道了“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只是一个获取他人知识的途径,加之从知识的阐释方式中窥探作者对某些事物特有的想法,除此以外并无特殊之处。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从作者开始写书的时候,书中的故事就有了自己的生命,而会读书的人能从书中看到作者思维的闪光,以及某些跳脱出作者固定思维而走出独特脉络情节的“意外惊喜”,这些都是极好的。
阅读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能带读者畅游没去过的地方,经历未曾经历过的情感。虽然这一功能已逐渐部分被电视剧和网络获取的信息所替代,但阅读产生的收获是作者与读书之人想象力的有机结合,与直观的视觉刺激所产生的体验相比层次更为丰富,感觉也更为深厚,这可能也是许多人认为翻拍的电视无论如何也不及原著好看的原因吧。
儿子慢慢长大,喜欢读的书也从识图书变成了故事书和数字书。其间成长的不仅仅是儿子,也有我们父母。
成为父母易,做好父母难,陪伴孩子一起阅读,是父母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小步,但是却是孩子成长路途中不可或缺的一大步。